■衛生署新竹醫院 供稿
類風溼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 簡稱RA),是一種多重器官的病變,不只會侵犯骨關節系統,同時也會影響到心、肺、血管、腎與免役系統。骨關節方面不只是大關節受影響,也會影響到小關節像是手指、手腕與手肘,造成骨關節的嚴重變型與功能障礙。更嚴重的是它也會侵犯頸椎,造成頸椎滑脫引起神精病變或四肢麻痺。此外,它也會造成嚴重的骨質疏鬆容易骨折,所以輕微的一碰或摔倒就會產生骨折。除骨關節系統外,它還會造成全身滑膜與血管上皮細胞的發炎,所以心臟發生問題並不令人意外。而類風溼性關節炎真有這麼可怕嗎?接下來就讓我們一同來認識認識「類風溼性關節炎」。
類風溼性關節炎是一種以滑膜發炎為特色的全身性的疾病,這種病變會侵蝕及破壞關節內的軟骨。其病原不清楚,但是最可能是由於某種不明的因素誘發滑膜組織的免疫系統失調所致。
此症最容易發生在女性身上,約在四、五十歲是發病的高峰期,但也有在很年輕(十歲左右)就發病的。這種關節炎常常是對稱發生,容易侵犯到手指、手腕、足部、足踝關節以及較大的關節像是膝關節、髖關節和肘關節。甚至頸椎也會受影響而造成神經或脊髓的障礙。
依臨床的定義,此種關節炎必須要持續六星期以上,而且常見的症狀有疼痛、早晨僵硬、腫脹、及全身性的症狀(像是疲憊、不舒服、酸痛)。1987年的美國風溼醫學會的診斷標準,包括以下七點中至少四點才算是確診。
一、關節附近的晨間僵硬,而且要持續至少一小時以上。
二、三個或以上的關節有關節炎,持續六週以上。
三、手部的關節炎(手腕、掌指關節或近位指節間關節),至少六週以上。
四、對稱性的關節炎六週以上。
五、類風溼性結節(皮下結節)。
六、血清的類風溼因子呈陽性。
七、X光片上有變化。
關節以外的症狀包括全身倦怠、疲勞、肌腱鞘膜炎、腕隧道症候群、血管炎(皮膚呈現紫斑)、乾眼症及心包膜炎。
關節附近的滑膜發炎會使韌帶及關節囊腫脹鼓起來,韌帶因牽扯變鬆弛而造成不穩定及功能減低。滑膜發炎會侵蝕關節軟骨及韌帶,而造成關節變形、攣縮不穩定,而隨著疾病的進行,疼痛及變形會越來越厲害。典型嚴重的病患會有上、下肢的多處關節同時受影響,有些人頸椎受侵害呈現頸部疼痛及僵硬,甚至頸椎移位壓傷脊髓。
理學檢查可以發現關節腫脹積水、活動不良、變形、活動時很痛。手指關節的腫脹往往出現的很早,有時中間三指會有麻痺、疼痛而且敲打手腕掌面正中央會引起觸電的感覺,這便是合併腕隧道症候群的現象(正中神經受壓迫)。大部分的關節熱熱的、腫腫的。如以針筒抽取,則會抽出少許的關節液出來。在手臂的伸側常常會併有皮下結節(類風溼結節)。
在抽血的檢驗,大約百分之75至90的病人會有較高的類風溼因子抗體(rheumatoid factor為IgM抗體的Fc部分),紅血球沉降速率也會升高。X光檢查可以看到骨頭較疏鬆,且在關節邊緣會有侵蝕的現象。頸椎的側面X光會顯示出脊椎滑脫,特別是在第一及第二頸椎之間。如果在幫病人治療時過度扭曲頸部則可能造成肢體麻痺。
此症須與肝炎(肝功能不正常)、退化性關節炎(手指遠位指節間關節變形)、萊姆(Lyme)疾病(螺旋菌感染,類似關節炎,會呈現血清變化、皮膚疹和貧血)、其他血清陰性之關節炎、紅斑性狼瘡等病做鑑別診斷。
此病的不良後果有關節變性、疼痛、活動不能、無法行走、多重器官病變而導致死亡。正是因為無法活動、使用類固醇和疾病本身造成嚴重的骨質疏鬆,這種病人也容易造成骨折。
治療包括內科及骨科的治療。藥物的治療最常用的是阿斯匹靈(salicylates),或是其他的非類固醇抗發炎製劑(又稱NSAIDs),像是能百鎮(naposin),骨敏捷(mobic)等等。對於多發性的關節酸痛,也可以使用類固醇做關節內注射。另一類的藥物是疾病調整製劑像是奎寧類、金製劑及抗免疫藥物methotrexate,也可以用於疾病的早期。急性的滑膜囊炎或是腕隧道症的麻痺,也可以使用局部注射類固醇以減輕症狀。藥物的使用當然有一些副作用,例如胃痛、皮膚疹、肝腎功能異常等,不過大多數不嚴重,只要遵照醫囑使用便很安全。至於打針則偶爾會產生關節細菌感染,不過很少,只要注射時消毒完全就可避免。長期使用類固醇則是有可能造成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及骨質疏鬆症。有些病友自行使用黑藥丸或稱為美國仙丹,就是此種情形。
關節護木的使用可以讓發炎的關節固定於一個較佳的位置,一方面可以減輕疼痛,另一方面也可以防止關節的逐漸惡化變形。訂製的鞋子對嚴重變形的足部是有很大的幫忙的,至少有助益於行走。物理治療像是加強肌力的訓練、改善關節活動的範圍或其他的方式都是有所幫助的。
有些病人的肌腱鞘或關節滑膜嚴重發炎,可能會導致肌腱斷裂或關節逐漸變形,這時可以考慮接受滑膜切除術或腱鞘膜切除術以防止病情的惡化。這種手術是屬於比較保守的,對於有些病人會有效。當然如果關節已經嚴重破壞,任憑你使用前述的方法都無效的時候,則必須接受人工關節置換手術。這種手術(包括髖關節、膝關節以及肘關節等的人工關節置換手術)目前已經十分普遍,而且成功率也很高,對於合適的病人往往會有顯著的效果,疼痛或者是生活品質的改善是立即的且是戲劇性的,有些人經過治療之後行動能力改善了,重新被社會接受,也可以去工作或就業。
施副院長特別呼籲此類患者,類風溼性關節炎是可以治療的,認識它、面對它、積極的接受治療,就能夠獲得有品質的全新生活。